遊龍燈的由來.福建遊龍燈的寓意?
- 编辑:敬天愛民網 - 67遊龍燈的由來.福建遊龍燈的寓意?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遊龍燈,以及遊龍燈的由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正月十五幹什麽呀?
- 福建遊龍燈的寓意?
- 看花燈是什麽節日的傳統?
- 拔龍 是我國哪個地域特有的元宵習俗
- 元宵節有什麽習俗?
- 元宵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Q1:正月十五幹什麽呀?
正月十五全國各地都流行著吃元宵、放焰火、賞燈的習俗。
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除此之外,豫北鄉村滑縣也演繹著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蒸花饃、烤火送汙穢和轉椿樹。
這些人文風情構成這個地方最淳樸的底色。在河南很多地方,蒸花饃是臘月的項目,但是在我的家鄉滑縣,正月十五也要蒸花饃。按照老家的傳統,十五之前都算過年,嫋嫋的炊煙給鄉村又添了一份喜氣,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
正月十五的節日意義
元宵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傳統節日,事實上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遠遠勝於其他節日,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初一給家長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後逐步擴大拜年範圍到一般親戚朋友。在這個時段,人們的活動範圍局限在熟人之間。初五是破五,農活可以開始幹,商店可以開門了。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相互關係的意義。
Q2:福建遊龍燈的寓意?
龍燈會,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也是浙江省金華市最具特色的傳統民俗藝術文化活動。人們通過迎龍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日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於農曆正月初十起燈,廿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寄托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Q3:看花燈是什麽節日的傳統?
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
元宵為農曆歲首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舊時有“觀燈”、“賞月”、“放煙花”的風俗,尤為有趣的還是元宵節的“燈會”。漢文帝時,元宵佳節,舉國同慶。一時間,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彩燈布滿了大街小巷,豔彩映天。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隻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看花燈起源: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
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Q4:拔龍 是我國哪個地域特有的元宵習俗
一、“拔龍”即“拔龍燈”、“遊龍燈”,是連城客家人元宵期間一項特別的民俗活動。
二、連城縣,簡稱“蓮”,別名蓮城,地處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 ,地處於閩、粵、贛三省的結合點,介於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之間,縣境東鄰永安、龍岩,南界上杭,西接長汀,北倚清流。有北夷南豸的美稱。轄十七個鄉鎮:蓮峰鎮、文亨鎮、廟前鎮、新泉鎮、朋口鎮、莒溪鎮、姑田鎮、北團鎮、林坊鄉、曲溪鄉、宣和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共240個居(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縣政府駐蓮峰鎮。
三、元宵節,龍頭和龍尾要先在祖祠內裝飾好,參與活動的主事們聚在一起吃飯喝酒,上香鳴銃,按程序進行祭拜後,龍頭方能被請出祖祠。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福建省龍岩市連城北團下江村都要“拔龍”鬧元宵。“拔龍”即“拔龍燈”、“遊龍燈”,是連城客家人元宵期間一項特別的民俗活動。“拔龍”不像別的遊龍和舞龍悠然起舞,而是時進時退,時跑時停,前拖後拉,花樣百出,煞是熱鬧好看。
Q5:元宵節有什麽習俗?
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的做法成分風格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2.看花燈
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裏鄉間,到處張燈結彩,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規出遊嬉鬧。元宵節賞花燈正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3.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麵貼在花燈上供人猜測,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格,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Q6:元宵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借著春節的新,正月的喜,十五的團圓意,元宵節成了千家萬戶最愛的傳統佳節之一。
元宵節民間習俗
●吃元宵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鬧花燈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燈謎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獅子 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之一。俗稱“縛柴腳”、“紮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
關於遊龍燈和遊龍燈的由來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遊龍燈的詳細內容...